又恨又怕,北约对中国的PL-15导弹给予了充满戏剧性的称谓“死亡天使”。在美国战区杂志的报道中,提及北约普遍喜欢给中国的武器起名字,往往是带有对抗性和贬义的。然而,这一次面对PL-15导弹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,那些以往的称谓似乎不得不悄然改变。PL-15凭借其强大的作战表现,一己之力成功击落多架欧洲先进战斗机“阵风”,这一战果使得北约在命名时不再仅仅是讥讽,而是将“阿巴顿”这个传奇角色与PL-15导弹结合起来,赋予其“死亡天使”这一雄壮名称。
在“死亡天使”这个名号的背后,隐含着导弹强大的威力。对西方飞行员来说,面对这样的武器,机舱里仿佛在燃起熊熊烈火,那是逃生的信号,也是死亡的预兆。因此,PL-15导弹所展现出的超远程空战能力,令北约国家深感恐惧,甚至连飞行员的心里素质也被彻底考验。这样的武器,意味着他们在空战中的劣势将被无限放大,己方战机随时可能沦为猎物。
展开剩余64%过去,北约通常会用一些邪恶、低贱的名称来命名武器,以显示出一种轻蔑和仇恨。然而这一次,若真的能够正面称赞PL-15导弹,则说明他们至少已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这款导弹的实战能力。特别是在日本方面研究了其残骸后,可能已经向美国提供了相关情报。早在2015年的技术迭代,如今依旧发挥着巨大的威力,成功以远程打击落下印度装备的法国及俄罗斯主战飞机,这无疑给西方国家敲响了警钟:假如北约或美国的战机落在印度手中,结果也许将会如出一辙。因此,这一次对PL-15作战能力的认可,反映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军事装备看法的潜在变化。
此外,来自全球对PL-15导弹的恐慌感日益增强。最近,围绕其展开的大量研究让人感到震惊,法国的“米卡”导弹被迫要增加射程,而俄罗斯也在对其R-37M型号进行技术改进,特别是R-77M的射程亦有所提升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美国不得不相应提速AIM-174和AIM-260的研发进程,可见PL-15系列导弹的惊艳表现已经引发全球武器发展思路的改变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在继PL-15之后还有PL-17、PL-21及PL-X等导弹的快速进步,显示出以中国为主导的空战体系正在向超远程作战能力迈进。这样一来,未来的载机优势将明显提升,作战能力也将扩展,届时中国的空战能力将提升至全球顶尖水平。
更有趣的是,之前美国曾给歼-10命名为“萤火虫”,而北约也沿用这一称谓,暗指“萤火虫”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存在,光芒有限,影响也小。然而,如今若将“萤火虫”与“死亡天使”进行比较,则可以形成一种更加丰富的联想。“死亡天使”背后隐藏的作战能力,显然让北约国家对歼-10CE及其搭载的PL-15导弹充满敬畏,尤其是对未来有可能与歼-20战机及其搭载的PL-15、PL-17导弹相遇的前景,他们格外忌惮。倘若这样的对抗真的上演,毫无疑问,“死亡天使”的前两个字将成为他们的命运宣判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服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