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要给张平化削脚上的茧子,多年后,他当了省委书记
好玩的国学
1928年,夏。“毛委员,您这是干啥?这茧子削了,走路不还是一样疼嘛?”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干部,看着坐在石头上、正用小刀小心翼翼处理自己脚底板的毛泽东,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。这个年轻人,就是时年刚二十出头的酃县县委书记,张平化。
毛泽东闻声抬头,看了一眼这个满脸疑惑的年轻人,笑了。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慢条斯理地说道:“不一样,还是有区别的。虽然还疼,但总归能轻一些。这就叫‘两害相权取其轻’嘛。”他手上的动作没停,话语里却透着一股子从容不迫的劲儿。说白了,这就是一种大智慧,在艰难困苦中寻找最优解的哲学。
看着张平化似乎还在琢磨这句话,毛泽东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意思,便主动开了句玩笑:“来,把脚伸过来,我也给你削一削。”张平化一听,脸都涨红了,连忙摆手,说啥也不同意。开玩笑,哪能让红军的最高领导人给自己干这个活儿。毛泽东见他这副紧张模样,哈哈大笑起来:“看来你啊,是‘两害相权取其重’啰!”周围的战士们听了,也都跟着笑起来,行军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。
这个小插曲,像一颗种子,埋在了张平化的心里。他从这位领导人身上,不仅看到了革命的乐观,更看到了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刻洞察力。从那一刻起,他对毛委员的敬佩,就不只是上下级那么简单了。
有意思的是,两人在井冈山时期的缘分还不止于此。没过多久,张平化带队去领武器,路过一间空房子,想进去歇歇脚。刚要进去,却被人拦住,说里面有位重要人物在休息。张平化探头一看,只见门板搭成的简易床上,躺着一个高大瘦削的身影,正是毛委员。他正准备带人悄悄退走,没想到里面的人却醒了,还主动招呼他们进去坐。
张平化连连道歉,说打扰了休息。毛泽东却毫不在意,反而拉着他聊起了工作,听取了他的汇报,还就当时的斗争形势给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。这第二次近距离接触,让张平化彻底折服了。这位领导人,心里装的永远是革命事业,没有半点官架子,对年轻同志更是倾囊相授。
一晃三十年过去,当年的毛头小伙早已在革命熔炉中百炼成钢。而故事的高潮,发生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。这次会议气氛紧张,湖南省的领导班子也面临调整。在决定由谁接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这个关键职务时,毛主席脑海里浮现出的,正是当年井冈山上那个爱琢磨、有冲劲的年轻人——张平化。
不得不说,历史的伏笔,埋得就是这么深。当时,张平化已是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,也在庐山参会。接到命令后,他甚至没回湖北办交接,直接就奔赴长沙上任了。从一个小小的县委书记,到一个执掌六千多万人口大省的“封疆大吏”,这一步,张平化跨越了整整三十年。这背后,既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,也离不开那位领袖当年的悉心栽培和长久记忆。
又过了几年,到了1965年春天,毛主席决定重上井冈山。时隔38年,故地重游,他特意嘱咐,要让湖南的张平化同志陪同。这趟行程,对张平化而言,意义非凡。当年的“毛委员”和“小张”,如今已是国家领袖和一方大员。他们并肩站在井冈山巅,留下了那张著名的合影。
照片上,两人都面带微笑,目光望向远方。或许,在他们的思绪里,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。那把削茧子的小刀,那句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的教诲,还有那间简陋平房里的彻夜长谈,所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,都成了连接他们革命情谊的坚固纽带,也无声地诠释了一位领袖对干部的培养与信任,是如何跨越漫长的岁月,最终开花结果的。
配资服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