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啾啾鹿鸣
声明: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,请悉知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,请悉知。
图源网络
前言
9月18日晚上,南京公用发布了两份战略方向截然不同的公告,一份是终止新能源收购的“分手函”,另一份是参与土地竞拍的“投标书”。
明明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,新能源成为了大势所趋,为什么南京公用却选择了和时代大方向完全相悖的一条道路?他们这么做的背后,是决策的失误还是另有其他原因?
展开剩余86%图源网络
逆势押注的背后逻辑
先说买地这件事。南京公用计划参与的两宗地块,一宗在江宁,一宗在建邺。江宁那块地3.29万平方米,起拍价7.24亿元,楼面价2万元一平米。
建邺那块地2.88万平方米,起拍价13.19亿元,楼面价3.4万元一平米。两块地加起来,光起拍价就超过20亿元。
20亿是什么概念?南京公用2024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才4592万元。换句话说,买这两块地的钱,相当于公司要不吃不喝干40多年。
图源网络
但这个决定中更值得玩味的是时机。南京楼市现在是什么情况?用“寒冬”两个字形容都嫌轻了。官方数据显示,2025年1-6月南京新房成交量同比下滑9.4%,创下近20年来的新低。街头巷尾的售楼处门可罗雀,中介小哥比客户还多。
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南京公用却要大举拿地。公司在公告里倒是说得头头是道——江宁地块“周边配套优质,商业与交通能级较高”,建邺地块“周边配套完善,可规划建设品质高端改善产品”。
图源网络
听起来很美好,但仔细一想,哪家开发商拿地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?关键问题在于,现在拿地,将来卖给谁?
不过话说回来,南京公用敢这么干,也不是完全没有底气。今年上半年,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确实给了管理层不小的信心。
半年报显示,房产开发板块实现营收8.07亿元,同比暴涨237.23%。更重要的是,这是公司唯一一个营收同比增长的业务板块。
图源网络
特别是徐庄G02项目,“两次开盘两次售罄”的战绩,让公司尝到了甜头。河西南G30项目也顺利竣工验收,江心洲G70项目销售态势良好。这些成功经验或许让决策层相信,即便在低迷的市场里,好项目依然不愁卖。
但南京公用的另一个公告就有点让人可惜了,维持了8个月的马拉松谈判最终失败,新能源收购选择了放弃,在现在新能源畅行的时代,为什么他们会选择放弃新能源呢?
图源网络
新能源梦碎
这桩收购案从今年1月开始筹划,到9月宣布终止,前后历时8个多月。收购标的是杭州宇谷科技,一家专注于电动两轮车换电服务的企业。
宇谷科技的业务模式其实挺有意思。简单说就是给外卖小哥、快递小哥提供换电服务。
骑手们的电动车没电了,不用充电,直接到换电柜换个电池就行,几分钟搞定,继续送餐送货。
图源网络
这个生意看起来不起眼,但数据相当亮眼。宇谷科技在全国84个城市布局,运营着超过3.14万个换电柜,稳居行业前列。
2023年他们的营收达到了9.02亿元,净利润1.28亿元。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。
南京公用原本对这桩收购寄予厚望。公司在公告中曾表示要优化新能源业务布局,听起来是一盘很大的棋。那为什么最后黄了呢?
图源网络
官方说法是未能就交易条款等核心事项达成一致。这种外交辞令背后真实原因恐怕要复杂得多。
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,宇谷科技的毛利率在持续下滑。从2020年的44.58%,一路下滑到2023年上半年的26.58%。毛利率腰斩,意味着这门生意越做越不赚钱。
另一个细节是宇谷科技曾经计划冲击创业板IPO,但在去年6月主动撤回了申请。为什么撤回?是不符合上市条件,还是觉得时机不对?这些都给收购增加了不确定性。
图源网络
价格谈不拢,可能是压垮谈判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毕竟一家毛利率不断下滑、IPO又遇挫的公司,估值怎么定?买贵了南京公用的股东不答应;卖便宜了宇谷科技的股东又不愿意。
站在更高的维度看,南京公用这种“弃新投旧”的操作,反映的是当下很多传统企业的共同困境。
图源网络
战略摇摆的深层逻辑
新能源、新经济是大势所趋,不转型就没有未来。南京公用的管理层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。
公司近年来也确实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布局,涉足充换电网络、分布式光伏、储能等领域。
但是新业务的培育需要时间、需要投入,更需要耐心。相比之下传统业务虽然没什么想象空间,但好歹是现金牛,能给财报增色,能让股东满意。
图源网络
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,稳住基本盘比画大饼更重要。房地产业务今年上半年的优异表现,无疑强化了这种保守倾向。
从南京公用的股权结构看,这是一家典型的地方国企,南京市国资委是实际控制人。国企的决策机制、考核体系,天然倾向于求稳而非求变。
在房地产业务能赚钱的时候,为什么要冒险去搞不确定性更大的新能源?这种思维模式不能说完全错误,但确实缺乏长远眼光。
图源网络
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,这是谁都看得清的大趋势。现在还能赚钱代表以后还能赚钱。等到房地产业务真的不行了再转型,恐怕就来不及了。
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南京公用到底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?是继续做一家业务庞杂的地方国企,还是聚焦某个领域做专做强?是跟随市场随波逐流,还是有自己的战略定力?
图源网络
从目前的情况看,公司似乎还没想清楚这些问题。既想搭上新能源的快车,又舍不得房地产的利润;既想转型升级,又不愿承担风险。这种左右摇摆、患得患失的心态,恰恰是转型最大的障碍。
结语
南京秋雨依旧绵绵,南京公用的转型之路,看起来还很漫长。20亿的土地投资能否如愿以偿?放弃的新能源机会是否会成为遗憾?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没有清晰战略、随风摇摆的企业,很难走得太远。南京公用的故事值得所有处在转型十字路口的企业深思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服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